close
提供了客觀的數據,好文一篇!
摘錄:
謝金河即指出,2014年台灣生技新藥公司共有38家,一年產值竟然只有55億元,很多新藥公司的產值甚至都是零,但在政府和資本市場吹捧下,38家生技新藥公司的總市值,竟然高達3000億元,市值是產值的54.5倍!
以新藥龍頭浩鼎生技為例,員工只有80人,本業產值至今仍然掛零,市值竟然一度飆漲到1200億元!反觀IC設計龍頭聯發科,市值都在4000-6000億元左右,大約是浩鼎生技的4-5倍,但2014年聯發科產值高達2130億元,僱用員工超過7000人,早就榮登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。
生技新藥產業的產值低、就業少、產業關聯度差,根本不能作為台灣產業發展的火車頭。更糟糕的是,高度技術密集導致公司訊息極端不對稱,在政商不合理吹捧下衍生出炒股歪風,還可能導致資金嚴重錯置與金融災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聯發科可以帶動上游的晶圓代工,和下游的封裝測試產業,
生技新藥業,好像沒有上下游的產業鏈,
似乎沒什麼間接的經濟效益
摘錄:
謝金河即指出,2014年台灣生技新藥公司共有38家,一年產值竟然只有55億元,很多新藥公司的產值甚至都是零,但在政府和資本市場吹捧下,38家生技新藥公司的總市值,竟然高達3000億元,市值是產值的54.5倍!
以新藥龍頭浩鼎生技為例,員工只有80人,本業產值至今仍然掛零,市值竟然一度飆漲到1200億元!反觀IC設計龍頭聯發科,市值都在4000-6000億元左右,大約是浩鼎生技的4-5倍,但2014年聯發科產值高達2130億元,僱用員工超過7000人,早就榮登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。
生技新藥產業的產值低、就業少、產業關聯度差,根本不能作為台灣產業發展的火車頭。更糟糕的是,高度技術密集導致公司訊息極端不對稱,在政商不合理吹捧下衍生出炒股歪風,還可能導致資金嚴重錯置與金融災難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聯發科可以帶動上游的晶圓代工,和下游的封裝測試產業,
生技新藥業,好像沒有上下游的產業鏈,
似乎沒什麼間接的經濟效益
離婚證人
全站熱搜